当前位置:主 页 > 职场故事 >

牛圈历险记

时间:2021-08-04 作者:杨镭 编辑:小故事

  怀着在尝试中探索学习的态度,大三下学期,我开始广投简历,为自己的暑假谋一份实习工作。意外且幸运地,我被微软录取为一名PM暑期实习生。总听学校老师说那儿是个“牛圈”,各色牛人相聚一堂,有幸闯一把这个传说的超级牛圈,近距离观察学习大牛是如何炼成的,那便是极好的!
  
  本以为与外国同事共事会很过瘾,没想到现实并不美好。公司搞工作年会,需要每组上台汇报工作。随着经理的一脸坏笑,这个艰巨的任务落在了我肩上,工期5天。有美国和意大利老哥们助阵,我本信心满满,但第一次讨论时,就出现了分歧。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大好青年,我极力主张用当下流行的“中国好声音”模式来套作故事主线,然而两位外国友人却一脸迷茫,于是我和他们开始了一番口水战:“把老功能和新功能比作选手们,放在一起PK,让用户代表作评委,凸显新功能的耀眼和强大啊!”“PK?”“嗯,PK就是competing on the stage……就像两个歌手唱同一首歌,看谁唱得好。”“现在流行这个吗?太夸张了!展现实际用途比较好吧?比如用它自助游?”“看到过好多旅游类型的宣传片了,是不是来点好玩的?符合年轻人口味?”“你是年轻人,你是什么口味?”“……”
  
  最终我的建议没有被通过,而其他人想用记者的视角来全面解析事件的思路也不被我看好,讨论陷入了僵持阶段。第三天,在大家手舞足蹈的比划和各退一步的妥协下,终于决定采用雅俗共赏中外同乐的情侣度蜜月环球之旅形式,来串联整个产品功能。
  
  写完文案,只剩下两天时间了,我和同事迅速分工,按照剧本截屏、修图、录制、拍摄、剪辑,几乎每三个小时碰一次头来检查工作进度、提出修改意见。更崩溃的是,在展示前一天,我们才得知时间经过调整,原本5分钟的视频只能有20秒的播放时间。
  
  时间紧张得已经不由得我们仰天叹息,当即选择了最精彩的3个新功能片段进行概括展示,删掉了我最满意的主人公爱情桥段,从5天到20秒,我不仅成了名副其实的“视频小达人”,更切身体会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事共事中沟通交流的重要性,真心感受了职场的严酷与紧张。
  
  8月底,有个实习生工作展示环节。一向擅长做presentation的我,想着和以往一样上去得瑟两句就行。但在观摩了第一组实习生的展示后,将在两周后展示成果的我不禁紧张得手心冒汗,背透凉气。
  
  我一开始觉得,我可能技术没你懂得多,但我是语言类学校出来的,我英语肯定比你好,结果呢?各路英式英语美式英语那叫一个溜!那我PPT肯定比你做得好,我学的就是数字媒体技术,结果呢?人家根本不用PPT,人家都用3D的prezi,还是带插件的,效果那叫一个炫!那我肯定比你能说,做了那么多年学生干部,嘴皮子还是够利索的,结果呢?人家除了做学生干部还玩辩论,时不时蹦出的专有名词让我干瞪眼,这次输得好彻底。
  
  我这才发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是很大的,同志是尚需努力的。于是我借来第一组实习生的展示材料,结果发现成功的材料往往都是字少图多,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和形象地告诉听众自己在干吗。
  
  我还和导师一起琢磨展示的最佳方式,她的建议是:“一定要避免流水账,不如先概括,在横坐标上打开宽度,再抓一件印象最深的工作,在纵坐标上深挖到底!”遵循这个建议,我在设计中着重突出个人的设计特长和个性特色,把自己的实习成长比作从“普通青年杨镭”到“选秀歌手镭宇春”最终到“歌坛天后镭帝Gaga”的过程,最大程度地展现出我这个年轻职员的活力与潜力。
  
  两周后的战场,拿着反复修改的材料,我怀着豁出去的勇气踏上了展示台,虽然心里紧张得要命,但自信的笑容和一口流利的英语还是稳稳hold住了全场。上台后,我意外地发现这次的听众全是中国人,我便在术语解释时适时加入中文介绍,确保听众的理解,并在举例说明时用备份的本土例子取代了原先准备的欧美搜索实例,中英文的顺溜切换加上有意思的例子和说明让我的听众在展示时间内笑声不断。
  
  随着最后一声“Thank you”,热烈的掌声在我耳边响起。“太棒了!”“不错!”这种以前听得要生老茧的话在这一次却让我格外受用。虽然之后的展示仍是一个比一个精彩,但我不再紧张或不安,因为我知道,我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虽然现在还不是领头的那几个,但我相信,迟早会是。


本月热点
随机推荐